獨立策展人朱彤、海波是這次“戰(zhàn)爭與和平:藝術大師戈雅和國際兒童繪畫作品展”的兩位策展人。此前朱彤曾成功地策劃了“不一樣的一樣———中國、斯洛文尼亞當代藝術交流展”等廣受關注的大型國際展覽。本報記者日前專訪了朱彤和海波,就國內當代藝術展的現(xiàn)狀以及南京的城市文化建設進行了探討。
當代藝術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記者:您的身份是當代藝術的獨立策展人,能不能談談國內當代藝術展的現(xiàn)狀?
朱彤:所謂當代藝術,單從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來講,不僅僅是大眾所理解的繪畫,它涉及到影像、裝置甚至行為、綜合材料、多媒體互動等多種藝術樣式。當代藝術在中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在國內如北京和上海等中心城市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和很大程度上的認可。2000年,上海成功舉辦了具有真正意義上的上海國際雙年展。這標志著官方開始認可當代藝術。同時,上海國際雙年展也贏得了國際藝術界的廣泛認同,這也標志著中國藝術國際化的開放姿態(tài)。接著,北京也舉辦了北京國際雙年展,中國也以國家館的名義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巴西圣保羅雙年展等國際重要當代藝術大展。
記者:這些當代藝術展對國內的普通老百姓有多大影響?
朱彤:這些展覽其實在今天離老百姓很遠。普通觀眾看到這些作品的時候,他們大都不太理解藝術家們都在做些什么。這不光是在中國,全世界都一樣,當代先鋒藝術的受眾群,肯定是小眾的。被老百姓普遍接受的藝術,大多數(shù)是他們可以看懂的繪畫作品。
海波:當代藝術對公眾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實際上是滯后的,它會在將來慢慢地顯現(xiàn)出來。雖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接受、贊揚這樣的藝術形式,但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比如說早期的蒙特里安(編按:蒙特里安是抽象派的重要畫家)的色塊,會出現(xiàn)在一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家的暖瓶上??梢娖胀ㄈ艘矘酚谟么髱煹乃囆g裝點生活,這其實就是藝術的價值。當代藝術甚至影響到服裝的設計、家居色彩的應用、廣告的設計,實際上當代藝術已經開始被整個社會的綜合文化所接受和消化了。又比如以前詩人的作品,現(xiàn)在被房產開發(fā)商作為他們樓盤的廣告: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社會大眾其實是會向精英藝術索取資源的。
記者: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當代藝術的推廣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朱彤:這是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就我個人理解,我國現(xiàn)代的藝術教育體制,實際上大多仍沿用了前蘇聯(lián)藝術教育體系。那些五六十年代留學前蘇聯(lián),回國后成為主流的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形式,影響了中國好幾代人。據(jù)我所知,目前在國內只有少數(shù)的藝術院校進行了藝術教育改革,大多數(shù)的藝術院校仍沿用了比較老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甚至我們的一些綜合性大學都沒有相關的關于當代藝術的選修課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們很難真正培養(yǎng)出具有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專業(yè)人才,甚至在許多高校里我們還要進行當代藝術的“掃盲工作”,我們怎么要求我們的普通大眾去理解關注它,所以說這的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大家都還要有點耐心。
記者:現(xiàn)在收藏家都樂于收中國畫,是看中了它的升值潛力嗎?
朱彤: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的確有很大的升值潛力;另一方面,中國畫的熱銷是和國內的禮品市場有很大關系的,這個話題我不便展開。
海波:其實當代藝術家作品的價位也是非常高的,甚至超過傳統(tǒng)藝術作品。收藏其實是一個投資行為,它不是慈善事業(yè)?,F(xiàn)在有一些有眼光的收藏家也在開始收藏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了。有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位就遠遠超過一些中國畫。為什么貴呢?因為當代藝術作品的價位是和國際行情接軌的,而你的傳統(tǒng)藝術品在國外是很少有人問津的,要有人買,也就是華人才買。
南京需要怎樣的文化名片?
記者:能不能再談談你們辦當代藝術展的情況?
海波:作為一個獨立策展人,其民間性不言而喻。如果你又是一個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廣者的話,一定會發(fā)現(xiàn),工作中更是面臨著非常多的現(xiàn)實困難。
朱彤:我想更具體的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南京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適合當代藝術展示的空間,南京也沒有一個真正的藝術機構來舉辦當代藝術展覽。南京更沒有想做這些事情的愿望,這是最令人失望的。在這點上南京跟上海、北京的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獨立策展人這些年的工作,開個玩笑說,簡直就是一部“血淚史”。策展人的工作已不僅僅是展覽本身了,他還要考慮到場地、資金、藝術家、布展等很多方面的問題,甚至還要冒很大風險。在西方,有著完善的藝術展覽機制,藝術基金會提供資金,專業(yè)的美術館承辦展覽,媒體有專門的藝術批評記者……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善的體系,而策展人只要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就行了。中國的獨立策展人,是背著一個沉重的包袱來做這項事業(yè)的,大多靠朋友間的支持,艱難地和贊助方談判,甚至還要和美術館周旋,非常非常地辛苦。就我而言,每做一次展覽,就像經歷一場磨難。
回到這次展覽,這么大的一個高規(guī)格展覽能在南京展出,無論是外國朋友,還是國內的朋友,都感到不可思議:展覽竟然是由民間的組織者,在沒有政府和基金會的支持下做成的。這次展覽,資金花費很大,我們大多是通過一些私人的關系獲得一些贊助。南京還是有一些個人和企業(yè)愿意支持藝術展覽的,也許這也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真的希望有更多的企業(yè)和機構來支持藝術活動。
記者:更多的普通市民可能一時無法接受當代藝術,我們是不是可以先做些普及工作呢?
海波:當然,從這次的法國印象派畫展受到的空前熱烈的歡迎程度來看,這種工作是必須的。
朱彤:市民的藝術修養(yǎng)和欣賞品位是靠引導的。我舉個例子,我在做當代藝術展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開始的觀眾大多數(shù)是圈子里的藝術家,后來慢慢地,除了藝術家之外的很多朋友、很多市民觀眾愛上了當代藝術。但我覺得不能僅僅要求藝術家來做這樣的事情。從我個人看來,這是政府的文化部門更應該關注的事情。當代藝術的展覽大都缺乏財力上的支持。一般當代藝術展覽,美術館都不太舉辦,許多展覽都是靠民間資金來運作的,由于經費緊張,也就不可能在很大的公眾型的場所,比如美術館這樣的場所舉辦。他們支付不出高額的場租費和高額的布展費。因此,市民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這樣的展覽,他們就覺得這樣的藝術很小眾。我去年從斯洛文尼亞交流展回來,就在接受南京媒體的訪談時批評了江蘇省美術館,這樣一個現(xiàn)代的美術館絕對不能建成像過去的商鋪,只要出得起租金就可以在里面辦展覽,即使是一些毫無學術價值的展覽,這對江蘇省的藝術發(fā)展沒有任何益處。
比較好的做法,是由政府部門牽頭引進一些高質量的展覽,或者創(chuàng)造出一個具有南京品牌的當代藝術展覽。這樣的展覽也可以體現(xiàn)城市的包容性,像南京這樣的城市,不僅有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也應該有好的當代藝術,就像上海所做得那樣,他們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同樣也注重當代文化的建設。其實這樣的展覽也不一定要有很多的投入,但收益卻很大。它可以起到一個城市文化名片的效果。我甚至覺得南京應該有這樣一個文化口號:政治在北京、經濟在上海,文化在南京。南京經濟相對發(fā)達,打文化牌,一不缺錢、二不缺人。
海波:南京的文化根基很厚,就我看來,全國最好的詩人在南京、最好的小說家也在南京、最好的畫家南京也有、最出色的藝術批評家南京也有。其實南京在其它地區(qū)的文化口碑非常好。我經常會碰到外地朋友說,南京好啊,南京有文化。
記者:很多人都擔憂,包括古建筑在內的南京,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的資源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慢慢地流失。
海波:中國當下城市的類型化,城市品質、城市風格、獨特的城市文化的消失,這也是個非常大的題目。城市一旦構成之后,你要想讓它變化出一種新面貌來,很困難。慢慢地、隨著各個城市之間競爭劇烈化,一定會凸現(xiàn)自己城市的風格。但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仍然是一個令人失望的城市景觀,尤其是一些知識分子,對此持批評的態(tài)度,我覺得這也是合乎情理的。
朱彤:當然這一切的確需要一些時間,還是那句老話:不著急,慢慢來……
當代藝術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記者:您的身份是當代藝術的獨立策展人,能不能談談國內當代藝術展的現(xiàn)狀?
朱彤:所謂當代藝術,單從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來講,不僅僅是大眾所理解的繪畫,它涉及到影像、裝置甚至行為、綜合材料、多媒體互動等多種藝術樣式。當代藝術在中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在國內如北京和上海等中心城市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和很大程度上的認可。2000年,上海成功舉辦了具有真正意義上的上海國際雙年展。這標志著官方開始認可當代藝術。同時,上海國際雙年展也贏得了國際藝術界的廣泛認同,這也標志著中國藝術國際化的開放姿態(tài)。接著,北京也舉辦了北京國際雙年展,中國也以國家館的名義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巴西圣保羅雙年展等國際重要當代藝術大展。
記者:這些當代藝術展對國內的普通老百姓有多大影響?
朱彤:這些展覽其實在今天離老百姓很遠。普通觀眾看到這些作品的時候,他們大都不太理解藝術家們都在做些什么。這不光是在中國,全世界都一樣,當代先鋒藝術的受眾群,肯定是小眾的。被老百姓普遍接受的藝術,大多數(shù)是他們可以看懂的繪畫作品。
海波:當代藝術對公眾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實際上是滯后的,它會在將來慢慢地顯現(xiàn)出來。雖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接受、贊揚這樣的藝術形式,但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比如說早期的蒙特里安(編按:蒙特里安是抽象派的重要畫家)的色塊,會出現(xiàn)在一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家的暖瓶上??梢娖胀ㄈ艘矘酚谟么髱煹乃囆g裝點生活,這其實就是藝術的價值。當代藝術甚至影響到服裝的設計、家居色彩的應用、廣告的設計,實際上當代藝術已經開始被整個社會的綜合文化所接受和消化了。又比如以前詩人的作品,現(xiàn)在被房產開發(fā)商作為他們樓盤的廣告: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社會大眾其實是會向精英藝術索取資源的。
記者: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當代藝術的推廣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朱彤:這是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就我個人理解,我國現(xiàn)代的藝術教育體制,實際上大多仍沿用了前蘇聯(lián)藝術教育體系。那些五六十年代留學前蘇聯(lián),回國后成為主流的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形式,影響了中國好幾代人。據(jù)我所知,目前在國內只有少數(shù)的藝術院校進行了藝術教育改革,大多數(shù)的藝術院校仍沿用了比較老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甚至我們的一些綜合性大學都沒有相關的關于當代藝術的選修課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們很難真正培養(yǎng)出具有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專業(yè)人才,甚至在許多高校里我們還要進行當代藝術的“掃盲工作”,我們怎么要求我們的普通大眾去理解關注它,所以說這的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大家都還要有點耐心。
記者:現(xiàn)在收藏家都樂于收中國畫,是看中了它的升值潛力嗎?
朱彤: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的確有很大的升值潛力;另一方面,中國畫的熱銷是和國內的禮品市場有很大關系的,這個話題我不便展開。
海波:其實當代藝術家作品的價位也是非常高的,甚至超過傳統(tǒng)藝術作品。收藏其實是一個投資行為,它不是慈善事業(yè)?,F(xiàn)在有一些有眼光的收藏家也在開始收藏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了。有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位就遠遠超過一些中國畫。為什么貴呢?因為當代藝術作品的價位是和國際行情接軌的,而你的傳統(tǒng)藝術品在國外是很少有人問津的,要有人買,也就是華人才買。
南京需要怎樣的文化名片?
記者:能不能再談談你們辦當代藝術展的情況?
海波:作為一個獨立策展人,其民間性不言而喻。如果你又是一個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廣者的話,一定會發(fā)現(xiàn),工作中更是面臨著非常多的現(xiàn)實困難。
朱彤:我想更具體的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南京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適合當代藝術展示的空間,南京也沒有一個真正的藝術機構來舉辦當代藝術展覽。南京更沒有想做這些事情的愿望,這是最令人失望的。在這點上南京跟上海、北京的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獨立策展人這些年的工作,開個玩笑說,簡直就是一部“血淚史”。策展人的工作已不僅僅是展覽本身了,他還要考慮到場地、資金、藝術家、布展等很多方面的問題,甚至還要冒很大風險。在西方,有著完善的藝術展覽機制,藝術基金會提供資金,專業(yè)的美術館承辦展覽,媒體有專門的藝術批評記者……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善的體系,而策展人只要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就行了。中國的獨立策展人,是背著一個沉重的包袱來做這項事業(yè)的,大多靠朋友間的支持,艱難地和贊助方談判,甚至還要和美術館周旋,非常非常地辛苦。就我而言,每做一次展覽,就像經歷一場磨難。
回到這次展覽,這么大的一個高規(guī)格展覽能在南京展出,無論是外國朋友,還是國內的朋友,都感到不可思議:展覽竟然是由民間的組織者,在沒有政府和基金會的支持下做成的。這次展覽,資金花費很大,我們大多是通過一些私人的關系獲得一些贊助。南京還是有一些個人和企業(yè)愿意支持藝術展覽的,也許這也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真的希望有更多的企業(yè)和機構來支持藝術活動。
記者:更多的普通市民可能一時無法接受當代藝術,我們是不是可以先做些普及工作呢?
海波:當然,從這次的法國印象派畫展受到的空前熱烈的歡迎程度來看,這種工作是必須的。
朱彤:市民的藝術修養(yǎng)和欣賞品位是靠引導的。我舉個例子,我在做當代藝術展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開始的觀眾大多數(shù)是圈子里的藝術家,后來慢慢地,除了藝術家之外的很多朋友、很多市民觀眾愛上了當代藝術。但我覺得不能僅僅要求藝術家來做這樣的事情。從我個人看來,這是政府的文化部門更應該關注的事情。當代藝術的展覽大都缺乏財力上的支持。一般當代藝術展覽,美術館都不太舉辦,許多展覽都是靠民間資金來運作的,由于經費緊張,也就不可能在很大的公眾型的場所,比如美術館這樣的場所舉辦。他們支付不出高額的場租費和高額的布展費。因此,市民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這樣的展覽,他們就覺得這樣的藝術很小眾。我去年從斯洛文尼亞交流展回來,就在接受南京媒體的訪談時批評了江蘇省美術館,這樣一個現(xiàn)代的美術館絕對不能建成像過去的商鋪,只要出得起租金就可以在里面辦展覽,即使是一些毫無學術價值的展覽,這對江蘇省的藝術發(fā)展沒有任何益處。
比較好的做法,是由政府部門牽頭引進一些高質量的展覽,或者創(chuàng)造出一個具有南京品牌的當代藝術展覽。這樣的展覽也可以體現(xiàn)城市的包容性,像南京這樣的城市,不僅有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也應該有好的當代藝術,就像上海所做得那樣,他們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同樣也注重當代文化的建設。其實這樣的展覽也不一定要有很多的投入,但收益卻很大。它可以起到一個城市文化名片的效果。我甚至覺得南京應該有這樣一個文化口號:政治在北京、經濟在上海,文化在南京。南京經濟相對發(fā)達,打文化牌,一不缺錢、二不缺人。
海波:南京的文化根基很厚,就我看來,全國最好的詩人在南京、最好的小說家也在南京、最好的畫家南京也有、最出色的藝術批評家南京也有。其實南京在其它地區(qū)的文化口碑非常好。我經常會碰到外地朋友說,南京好啊,南京有文化。
記者:很多人都擔憂,包括古建筑在內的南京,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的資源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慢慢地流失。
海波:中國當下城市的類型化,城市品質、城市風格、獨特的城市文化的消失,這也是個非常大的題目。城市一旦構成之后,你要想讓它變化出一種新面貌來,很困難。慢慢地、隨著各個城市之間競爭劇烈化,一定會凸現(xiàn)自己城市的風格。但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仍然是一個令人失望的城市景觀,尤其是一些知識分子,對此持批評的態(tài)度,我覺得這也是合乎情理的。
朱彤:當然這一切的確需要一些時間,還是那句老話:不著急,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