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網站2月7日發(fā)表文章稱,對德國當前貿易和未來發(fā)展趨勢的五項分析結果顯示,全球化不會結束,國際分工仍將持續(xù),但正在發(fā)生根本性變化。
一、德國對外貿易水平創(chuàng)歷史新高。盡管面臨供應瓶頸以及冬季GDP下滑等阻礙,但2021年11月德出口額超過1250億歐元,進口額1140億歐元,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對外貿易呈“V”型。這主要是由高于平均水平的全球需求推動的,疫情期間服務消費減少,商品消費增多,再加上供應瓶頸限制產能,預計德對外貿易將持續(xù)增長,12月國外需求雖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危機前水平。
二、德疫情后復蘇速度比金融危機后快得多。全球化反對者認為新冠疫情為告別全球化提供了理想時機,但情況卻恰恰相反,德國對外貿易恢復水平比金融危機后快很多。新冠疫情暴發(fā)一年半后,德出口已恢復至危機前水平,而金融危機后則花了四年多時間。
三、德國無法承擔打破國際分工的后果。伊福經濟研究所估算,將生產鏈轉移至德國將使德GDP下滑近10%,由于德貿易伙伴GDP也將萎縮,德經濟面臨更多風險。除“回流”外,各界還在討論“近岸”,即將生產轉移至歐盟、北非和土耳其等,但這將使德損失4.2%的GDP。德國65個經濟部門中,有21個將從生產回遷中獲益,但這僅占德經濟產出的一小部分。聯邦政府政策支持關鍵行業(yè)在德國國內生產,但這些只是特殊情況。德國經濟結構轉型也將提升進口依賴,例如對電動汽車電池原材料鋰的依賴,OECD經濟學家布蘭特(NicolaBrandt)表示,整體經濟脫碳意味著德國需要更大規(guī)模的原材料。
四、德國企業(yè)正加速拓寬供應鏈,尋找多元化和緩沖等替代方案。當前德供應鏈多元化水平較低。供應瓶頸正促使企業(yè)重新思考,德國工商總會(DIHK)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0%德企擬調整供應鏈,78%很重視供應商可靠性,僅三分之二受訪企業(yè)會考慮性價比。德國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馬特斯(JürgenMatthes)稱德企不會完全放棄“準時化生產方式”,但大多會建設危機緩沖機制,預計德企將擴大倉儲量。來源:駐法蘭克??傤I事館經濟商務處
標簽:
德國對外貿易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附帶有原所有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附帶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我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情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系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